您好!欢迎访问宝鸡市凤翔区人大网站!

代表工作


年逾古稀余热发光 公心至上威名远扬——凤翔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侯林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4-01-15 | 浏览:3354次 ]


侯 林 男、70岁,初中文化程度,凤翔县南指挥镇东指挥村六组人。凤翔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凤翔县药用花卉种植业创始人,东指挥村民委员会委员兼村民小组组长,东指挥村义务调解员、村治安中心户长、凤翔县农村科技示范户。

近年来,侯林同志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公心至上”的思想理念,先后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方公益事业资金引进及带动地方家庭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地努力和积极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环境,侯林同志作为人民代表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积极主动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地方和谐稳定发展方面树立光辉典范。

一. 以身作则,弘扬社会正气,促进地方和谐、稳定发展。

深处劳动一线的侯林同志,骨子里质朴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信仰的坚持,以至于他在处理社会事务和家庭事务当中,总是表现出了常人少有的公心。担任村民小组组长几十年,无论大事小事他均以身作则,公平处事,如果偶尔家庭成员贪图集体一些小便宜,他便会毫不客气,甚至大发雷霆,直至纠正。教育子女方面也一样刚正不阿,不偏不护,以至于影响到在后来子女们的处事过程中,都较为深明大义,毫不犹豫地服从了组织或集体利益。在村组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是,2005年夏天,好不容易争取到国家水利投资资金后,他带来村民在村北田里打机井,白天上阵干活,夜里操劳保卫,十多天下来,使本来就黝黑的的他更加显得黑瘦。逢星期天女儿女婿来看他,快过中午饭时候了他仍未回来,大家只好坐在饭桌前等他。过了一个时辰光景,随着一声吆喝声他进门了。大家随着声音来的方向一看,被太阳晒黑的他只有两双眼睛分明异常方可辨清其人。没等家人问候,他朝着女婿第一句话就是:“有钱没有,给我拿三千。这次打井打了个甘罐罐。要不打出水来,我没法向东指挥6组人交待!”看到他如此公心重,女婿暗自庆幸——只要有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老人,自己作为后辈今后会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后来与东指挥村里的人交流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是这样的:“老侯是东指挥人的福,更是6组村民的福份!”

一直以来,因为侯林同志爱憎分明,性格直率,尤其对集体的事忠肝义胆,因此当大家遇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是总是请求他去出面调解,也正因为他不徇私情,正气凛然,在他的教化下好多矛盾与纠纷均化为乌有。20105月,他被镇党委镇政府聘请为义务调解员后,他更注重了个人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国家政策的了解,并逐渐在全村民事调解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近56年来,他义务调解村民矛盾及家庭纠纷120余次,同时也使该村的精神风貌与村容村貌一起得到了较大提升。

二. 多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领航。

作为农民,侯林同志有较为丰富的农业作务技术与经验;在粮食种植方面他能称得上技术能手。但他就此不满足,在国家推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期,他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农业,在辣椒种植、蔬菜种植等方面做了探索后,发现要促使农业生产产值提高,这些均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为此,他组织大家去杨凌农高会开阔视野,寻求发展之道;自费上酒泉考察、联系花卉种植产业,探索结构调整新思路,最终使花卉种植产业落户凤翔,成为地方乃至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一个新的模式。1999年他引进花卉产业至今,先后带动凤翔地方及周边的陈仓、千阳、陇县、岐山等区县30多个乡镇上百个村组发展花卉产业,仅花卉种植良种培育一项收入达上千万元。由于他的引导、领航,使众多花农脱贫致富,从中受益。在农户及各级组织给侯林同志的锦旗之中“农业经济发展桥梁,产业结构调整先锋”尤为令人注目,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产业转型的实践中,作为人民代表的侯林同志先行一步,投身其中,切实践行,真正谱写了农村发展的新乐章。

花卉产业的成功引进,不但使农村产业结构步伐进一步加大,真正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而且给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田野中五颜六色的鲜花,除了给农民一份较为丰厚的回报,还使花农心情愉悦,开始将辛勤农业模式开始向快乐农业思维引导和转变。

三. 一心为公,全心全意奉献,为地方公益事业奔波不息。

人常说:“天下为公,公心唯上。”侯林同志朴素的把“公心”理解为做人和处世的大义,并始终全心全意维护这个大义,最终使自己为社会、为地方、为村组行将大义,同时也成就了他“做忠实的人民代表,忠诚地传达百姓呼声,服务社会大众”的最终追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为东指挥村村委委员及村民小组组长的侯林同志切身赶到了制约农村发展的诸多因素,面对资金严重空缺的现实问题,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往往会自毁承诺——“空许愿、不兑现”,影响村级组织形象。当时,村委班子刚刚重建,肩负使命,做好表率,先行发展迫在眉睫。作为老同志的他首先提出“自筹为主,申请为辅,大胆谋划发展,先行运作筹建,逐步使全村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思路,并提早使该项决策进入前期运作阶段。在这一工程实施过程中,同样看到关键问题的他彻夜难眠,始终考虑着资金的来源和未来总体发展的思路。在目标高度集中,资金困惑难以解决的关键时刻,他考虑再三,主动请缨去省城跑项目、申请资金,实现夙愿。他一心一意为集体,全心全意为大家的做法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一片热诚,打动了有关方面,最终使新一届村委班子扬眉吐气,兑现了承诺。2007-2012年多次外出,通过上下协调,从陕西省水利厅为东指挥村12678910128个小组300个农户争取人畜饮水工程资金52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百姓的现实性问题。

四. 老当益壮,不辱代表使命,一心一意为家乡发挥余热。

作为全县年龄最大的一名人民代表,侯林同志没有因为年龄大而忽略自身职责的履行。在繁杂的村务工作中,他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众诉求;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与村委班子一道,致力新农村建设,使东指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跃入南指挥镇的前列。在日常村民小组事务管理者,他事事谨慎细微,公正严明处事,和善开怀待人,使全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村委各项决议层层落到了实处。

政务工作之余,他从未轻视过花卉种植产业。他经常抽空去驻凤翔办事处联络联络感情,关心关心一下技术指导人员的生活,打电话与总公司交换一下未来发展思路。有的时候还骑车去农户田间地头去看看,查看花卉幼苗长势,了解病虫害防治情况,与农户交流一下花卉栽植、采收经验等等。正是对家乡、对百姓的一份真爱,正是对集体、对人民的一份炽情,侯林同志依然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不辱使命,忘我工作,既是老当益壮,却仍然至始至终,发挥余热,珍惜荣誉,奉献社会。

荣获荣誉——

20031月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引“进推广特种经济作物示范户”;200310月被县科技协会授予凤翔县农村科技示范户;20051月、20061月、20101月、201010月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镇党委镇政府聘请为义务调解员;20034月,被南指挥派出所聘为治安中心户长;2005年当选为村民委员会委员;201111月当选为凤翔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01-2012年其间共10多次被评为村级模范村干部、先进工作者等。

争取资金——

2007-2012年多次外出,通过上下协调,从陕西省水利厅为东指挥村12678910128个小组300个农户争取人畜饮水工程资金52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百姓的现实性问题。

19993月至今,从甘肃省酒泉市引进花卉种植项目,带动凤翔地方及周边的陈仓、千阳、陇县、岐山等区县30多个乡镇上百个村组发展花卉产业,仅花卉种植良种培育一项收入达上千万元。